老版本我没看过,有人说阿游在老版本中的唱腔很给力,可是我没听过。居中李甲有好几处唱腔观众都在说这段要是阿游唱味道意境是不一样,真的是吗?昨天的杜 十娘:感觉:1、装饰、舞美华丽大气;2、演职人员众多,步调一致;3、音乐旋律优美、配器效果穿透力强;4、白玉微瑕:A李甲与状元角色互换一下可能更 加唯美;B孙爱民麦克怎么会有没电了的沙沙声呢?C音响里为什么会有沙沙炸炸的感觉?D孙爱民洞房那场如果要舞动彩绸是不是头上的装饰要少一点,昨天彩绸 绕上头饰要是把头套拉掉下来那状况就出大了,好替她担心,这场戏如要展示彩绸水袖功夫,孙主角头上的装饰要简洁些。
昨天邀了三位昆山同学前去大剧院感受扬剧艺术的魅力,有震撼,也稍有遗憾。
这次的《十娘》可谓花了血本,无论舞台布景还是服装头饰,可谓富丽堂皇,一开幕就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较之前剧,加入了李政成老师的一段,以及两段水 袖的表演,更是锦上添花。最后的一段金梳妆,金数版很显功底,很震撼。同学评价“最后一段,我光看看,都觉得吃力。”而且看戏过程中,同学还跟着哼了几 句,虽谈不上动人,却也还有几分韵味吧。。。毕竟艺术都是共通的。 但此番品味,也稍有遗憾。首先,李甲不够委婉,没有传统书生气,并且李甲的造型我并不太能接受。其次,舞台布景很恢弘,但不免过于写实,不符合我们传统戏 剧写意的要求。别的不说,我觉得那两条船不是太有必要。在杜十娘唤出船家时,船家莫非在水里爬上了船,回答过十娘又走到船尾跳到了河里?戏剧写实过多,则 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美感。再有,记得前剧演出后,貌似编剧曾评价剧情过于简单,李杜感情发展过于突兀,但此番对于剧情的改变并没有期望中的大。在唱腔方 面,李甲有了较大改变,或许是我先入为主的观念,我更倾向于游老师的唱腔;赵紫君老师有一句“解开玉麒麟”也有了改变,同样的,我也更喜欢前者,我感觉后 者似有些突兀。再看结尾,十娘沉江时,李甲,孙富就莫名的不见了,不知导演如此布排有何用意。当时在剧场中,就有观众如此议论。 此剧的造型改变也较大,起初看照片时,我并不是太能接受,窃以为前剧中的服饰更有传统美感,但看到整体后,感觉还行。此外就是演出中的一些偶然性失误也或多或少的影响整出戏的效果。 以上仅是我的一些观点,并不是想诋毁谁。最后衷心的祝愿扬州扬引领兄弟剧团把扬剧发扬的更好!祝愿参演的大师们艺术长青,感谢你们的精彩演出!同时还要感谢乐池中的老师们,你们也辛苦了! 15日看完华丽《杜十娘》后,实在太精彩!好话就不多说了,仅代表个人不成熟的想法,请勿对号入座!
1:杜十娘从小船上已经下船,走在高台上!有句唱是“走出舱门”的唱词。已经走出舱门,怎么还有这段唱词。如没有那条小船。可以说的过去。但是实实在在的道具--小船在那里!这里是不是有点不妥!! 2:灯光方面;灯光的大气氛的光运用,可以渲染当时的氛围。 但是始终注重氛围,有时候演员的脸都不怎么看不清楚,我们戏迷是在看演员表演。而不是看灯光展示。 3:音响;上半场音响不错。后半场演员的话筒的出现了 沙沙声。5月份的时候在会馆《杜十娘》导板演唱的时候也出现这个的声音。到底什么情况!是话筒信号接收问题?还是到最后话筒电源不足?还是在赶装的时候, 没有弄好(因为之前是好的)。音响老师可否为主要演员配上2个话筒。1个留有备用。万一出现情况的时候,可以解一时之急!总不能关大幕换话筒吧! 暂时就这么多吧!有补充的大家也跟跟帖吧!! 现场观看《杜十娘》,场面气势恢宏,磅礴大气,,作为一出冲击梅花奖的大戏,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讲,我等没有资格作评价,仅从一个小戏迷的角度讲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陈俊饰演李甲,嗓音太不够用,如李政成不演,能否考虑让周斌出演。 2、瓜州渡一场,个人认为处理的太简单,可能导演意在突出最后一场投江。 3、孙爱民的长绸,水袖功夫需要再加强。 4、唱词太文,将后来下乡演出,老百姓估计很难接受,可否考虑用2个版本,戏不能光演给评委看。 5、几十人的乐队始终没有一种冲击力,怎么都不如江都扬剧团7、8个人来的舒服。 6、曲牌运用很丰富,是否金派梳妆太多了些,整场看下来,还就最后介绍宝贝时的“知心客”“卖油郎”“江南梳妆”听的舒服。 (责任编辑:颜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