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 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评 >

厚重壮美的《衣冠风流》

时间:2014-04-01 12:59来源:未知 作者:水易 点击:




 扬州市扬剧团倾力打造的新编古装剧《衣冠风流》如期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演,并获得巨大成功。

    剧中讲述了东晋后期简文帝司马昱迫于大司马桓温威胁,临终下诏欲拱手相让江山,被重臣谢安劝阻。太后欲杀谢安以求安保也被谢安化险为夷。最终谢安心怀社稷,视死如归,用正义感动了篡位心切的桓温,国家归于安宁。剧情并不复杂,但冲突激烈,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矛盾主要围绕三个人思想的转变展开。一是简文帝,从准备让江山到不相让;二是太后从欲杀谢安到不杀;三是大司马桓温从欲夺江山到放弃。这三个转变的实现都围绕一个“义”字展开,但又各自有自己的重点。促使陛下司马昱转变主要是一个“忠”字,促使太后转变的主要是一个“情”字,促使桓温转变的主要是一个“正”字。剧中美貌太后的出现既掀起新的矛盾,为谢安实现“大义”增加新的难度,又为金戈铁马一触即发的战争背景添加了温柔的美景,确为神来之笔。为避免观众遐想,剧中点明了谢安与太后为甥舅关系。而与桓温的亲信中书侍郎郗超下棋一场,则充分体现了谢安的智慧,为激烈的矛盾冲突进行铺垫,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剧中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时有诙谐幽默的词语出现,如:“乖乖隆的冬”、“老奴只知王庾桓谢,不知什么郗(西)超东超”等。
       现场观众认为,谢安的扮演者李政成刻画人物深刻到位,表演沉稳老练,一招一式尽展名家风采,充分表达了剧中人谢安临危不乱,勇猛、果敢、视死如归的大义风骨。演唱相对集中于谢安,由于该剧的唱词精练,如同诗词,演唱难度本就很大,加上唱腔进行了改革,更增加了难度,这对演员的功力是严峻的考验,但是李正成用自己独特的演唱方法声情并茂地拿下了全部演唱,充分展示了李政成的深厚功底和非凡艺术才华。剧中褚太后由葛瑞莲扮演。她的雍容华美的表演和天籁之音般的演唱,使观众既养耳又养眼,为全剧增色不少,如锦上添花。张卓南陈俊等的表演也很到位,使全剧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没有遗憾。而有遗憾的是那些没有去现场感受那种艺术享受的人。
     纵观全剧,《衣冠风流》在继承了扬剧韵味的同时,在唱腔、配乐、舞美、服装、背景、灯光等各个方面都作了大幅的创新。其唱腔运用扬剧各类曲牌更加灵活且时有突破,更好地塑造了人物的形象。配乐方面加入西洋管弦乐器,大气深沉,更加适合观众口味。华丽庄重的灯光与舞台背景,展现了大型剧目的气势,美轮美奂的服装佩饰,给人以更加强烈的美观直觉,也更加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时代背景。
       这无疑是一场上档次的艺术精品,把她看作里程碑式的佳作恰如其分。人们一直认为,只有京剧话剧才是戏剧中的“阳春白雪”,作为地方戏的扬剧只能归类于“下里巴人”。用审慎和挑剔的目光来看这部大剧,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就着以上这个不准确的话题,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扬剧也有自己的“阳春白雪”!
有人认为《衣冠风流》唱腔改革过大,扬剧味不浓。对此我持否定的态度。想当年《大开口》只有锣鼓跟唱,《剪剪花》也只是喃喃细语。不改革能这么好听吗?在保持扬剧韵味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其他元素,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剧种审美的需求。大师金运贵高秀英华素琴李开敏,哪一位没有在演出中加入了新的元素呢?当然,老腔老调,一腔一调到底,细品慢尝的欣赏方法是有了改变,但是新的事物总有一个习惯的过程,听多了你就会觉得更好听了,所以我们要先适应,仔细琢磨了再下结论。
有人觉得此剧的唱词、道白太文,看该剧的观众要有一定的文化层次。认真阅读该剧全部唱词念白,我认为除了开头和结尾以及中间有两三处无关紧要的地方有一些文言外,全剧并没有高深的文言文,只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理解能力,就能较好地进行欣赏。我倒觉得该剧的唱词写得相当精彩,特别是最后谢安哭旧衣的唱词堪称经典。
当然,该剧对于广大农村群众和文化程度不高以及老年人来说可能还是层次高了一些。而宏大华美的该剧也更适合在大剧院演出。同时该剧的结尾也让人感到意犹未尽,写文章讲究“虎头豹尾”,戏剧的结尾也应该使全剧推向高潮。如果能在最后再加一场尾声,让太后携众臣摆开隆重的场面迎接谢安胜利归来,效果可能比现在要更好一些。
纵观《衣冠风流》,我对李政成进行戏剧改革的目的也有了新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戏剧必须改革这是共识,节奏缓慢,剧目陈旧的扬剧不改革将难以发展,而改革的方向应该是照顾各个层面,包括各个文化层次、各种人群和广大农村。这部“上档次”的大戏,主要是为适应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程度和艺术欣赏要求不断提高的广大人群的需要,其中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不仅有年轻人,也包括中、老年人。从这次扬州市扬剧团到上海演出的三台大戏,《衣冠风流》、《杜十娘》、《百岁挂帅》就可以看出李政成老师的良苦用心。即:照顾到方方面面各个层次群众的需求。我认为,李政成老师正是按照这个方向对戏剧进行改革的。《衣冠风流》最起码也是一个可贵的尝试,而且已经为实践证明是一个成功的尝试。
如何使扬剧走向全国,赢得更多的观众,面向更广大的群体,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是我们每个扬剧人的衷心希望和良好心愿。扬州市扬剧团推出的厚重壮丽的《衣冠风流》,确实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上海阿丁
                   2014年4月1日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19)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