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 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评 >

浅谈《衣冠风流》中的郗超

时间:2014-07-14 10:58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风影 点击:




 2014-07-14 风影 扬剧

第一次在影视戏剧作品里见到郗嘉宾,真是意外之喜,陈俊老师的形象塑造堪称完美,感谢《衣冠风流》剧组,尤其感谢罗周,圆了我一个梦想!看了13年和14年的两个版本,发现改动还挺大的,是编剧还在听取四方意见对剧本进行雕琢吗?在这里胡乱评论几句,为了不显得太啰嗦表扬的话就不多说了,几点观剧心得与大家共享。

 

罗周对郗超的历史形象把握的很好:聪明冷静,锋芒毕露,做事干脆利落,性格坦荡大度。但对比《世说新语》,《衣冠风流》里的郗超好像不够风流,台词和谢安一比稍微有点粗旷(当然只是相对的)。窃以为他作为反派,若是也能体现出名士风流的气质,会使这出戏更富有魏晋特色。其实在第一版里郗超的风度很是优雅,而最新一版里不知为何,陈老师的动作夸张了不少,显得有点……张狂。不知是不是为了增加戏剧效果,以烘托谢安的温文儒雅?但我相信罗周也一定对“卓荦不羁,有旷世之度”的郗嘉宾割舍不下……我心目中最完美的郗超,会像新版一样言辞犀利,而和旧版一样冷静潇洒。

 

下面比较新旧两版,具体说说郗超出场的部分:

 

1) 首先要赞一个把“浩浩洪流”补齐真是大手笔!肯定是考虑到了全用嵇康诗生僻字太多观众看不懂吧,“穆穆和风”堪称绝对,且令人想起“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但“登临远眺”是否可以提一下东山呢?(请不要笑我太俗)楔子里谢安和郗超简单几句对白就交代清楚了故事背景,不知为什么在新版里被删掉了?这里涉及了剧本结构的一些设定,罗周这样改动一定有她的道理,我先观望一下。

 

2) 我主要的嘈点都集中在郗超和小黄门对白那一段,感觉有点画蛇添足……首先小黄门没道理不认识中书侍郎(他不是经常要在宫里值班么),其次小黄门怎么会有胆量得罪郗超,虽说“王庾桓谢”,但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还专门有郗鉴一章啊。郗家即使比不上王谢,在当时也算一流高门了,郗家走下坡路是在郗超死后,剧中这会儿正是他的鼎盛时期,连谢安和王坦之都会怕怕。最后郗超和小黄门对嚷有点太大声了,破坏美感啊,他既入佛甚深,还应看起来更平和一点会比较好。若能把“西超东超”那里删掉,把这段对话精简一下,亦会使剧情紧凑不少。

 

3) 而对于郗超一上场的那段念白呢,私以为凭着陈俊老师的嗓音安排他多唱一段可以吗?譬如可以唱一唱当年他劝桓公废海西立简文的始终,这样一下子观众就会明白为什么前一场“焚诏”时简文和太后那么胆小犹豫了。而且郗超犀利狠辣的恶人形象就能够清晰明了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而不需要陈老师加大动作力度来表现他的嚣张气焰了。

 

4) 新版加入了郗超“自幼受桓公知遇之恩”的台词,是我十分心水的。若能转换成唱词,描写的再丰富一点就更美啦。这样可以让大家明白,郗超为什么对桓温死忠——不是因为他是个奸险图利的小人,而是他和雄武过人的桓温气场相合,而桓温又对他言听计从的缘故(能令公喜能令公怒什么的)。

 

5) 新版里把“门外踏入得意人”改成“中台迎入得意人”是一个亮点,点明了这一幕发生的场合地点。但旧版里介绍王彪之尚书仆射身份的几句台词在新版里删掉了,不知是否会有观众不理解为什么郗超一定要去找老王颁布懿旨。却旨一场设计的非常好,既符合了历史,又把王彪之的功劳挪到谢安身上,符合了戏剧塑造主角的原则,虽然史书中不见当时郗超的动作,但他身为中书侍郎(掌诏命)褚太后这封懿旨肯定和他脱不了干系。

 

6) 下棋的设计更是妙笔生花。或有人质疑郗超自摆乌龙的桥段,但这是因为不能写谢安棋艺比他高超:一来太俗;二来历史上的郗超本就聪明过人而谢安“性迟缓”,恐不擅长弈棋;三来当时郗超权重,谢安要避其锋芒;四来郗超在简文驾崩桓温欲篡这段时间内起的作用不是很明朗……最后而最重要的一点,这体现了谢安当时并无必胜把握,“一赌天意如何”更令人对他的风骨节操肃然起敬。其实不仅谢安在赌,郗超也在赌,用自己的名声前途赌天意在桓温一边。他每一步都赢了,但最终输了结局。

 

7) 下棋一场新版改动不少,删去了一些臃肿的对白,加入了“三步之内,可定大局”的点睛妙笔,尤其是郗超自陈“可当重任,可当输赢”时,完完全全就是历史代入感啊。问谢安“为何半步不让”更是令人击节赞叹,郗超的辩才,就该这么犀利!但之后笑得有点太夸张了吧(陈老师你帅气的形象啊),对比下旧版就看起来更冷静优雅些。

 

8) 最后,戏曲盲弱弱的问一句,是不是郗超这种角色都不戴胡须的?髯参军没胡子,稍微有那么点小遗憾呀。

总结一下:新版对第二场“却旨”的修改是非常成功的,故事显的连贯而生动,郗超和谢安的对手戏也更加紧张刺激。相反对第一场我则更喜欢旧版多一些,因为没有太后抢镜。还有楔子也很好啊请不要删嘛。

 

最后赞一下“盛德日新”的罗周女士,看完全剧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个编剧的风格我以前在哪儿见过……然后上网一查果不其然……!十多年前就看过你很多篇三国小说,你写给武侯的那首《蜀道难》至今我还能背,《三世纪以来秋风五丈原情节的变迁》也是一时佳作。《衣冠风流》的辞藻人人都赞,关键是既照顾了观众的理解能力没有过度拽文,又有六朝文字的绮丽典雅,名士风流不写自现。盼星星盼月亮期待你更多的作品!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