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美情真 乡音浓艳 张国基 爱好戏曲的人,也都喜欢欣赏声情并茂的唱段。要做到声情并茂,不仅要求演唱者有传情的才能和精湛的演唱技巧,更需要有动听的唱腔,才能把戏剧内容、人物的感情真实地表现出来。每当广播中播出扬州市扬剧团李开敏同志演唱的《蝶恋花》中的“喜看书信”、“古道别”。“心向朝阳”等唱段,她那柔美、刚健、深情的演唱就吸引了观众。这些动人的唱腔,就是由著名扬剧演员华素琴同志和演员、乐师共同创作的。华素琴同志有着丰富的艺术实践,在唱腔的创作方面也是有造诣的,她的唱腔华丽,灵活多变,独具一格,有“华派”之称。为《蝶恋花》设计的唱腔中,她非常重视刻划人物的思想感情。在上述三个唱段里,她做了不少尝试:有的是对传统唱腔格律加以突破。有的是吸收、借鉴兄弟剧种的节奏处理和板式运用,与本剧种唱腔有机的结合,谱成新曲。 “喜看书信”这个唱段,喜悦抒情,深沉健美。这段唱腔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唱的呢?杨开慧与毛委员握别后,回到家乡板仓,在险恶的环境里,克服困难、坚持斗争、努力工作,时经三年,收到毛委员的信,引起她对往事的回忆。根据这一情境和唱词的内涵,对传统曲牌的唱腔加以精选取舍,以旋律性很强的〔山坡羊〕为主体,中间插以〔慢滚板〕,并以〔双蝴蝶〕作引子,其中又以一个典型音调贯穿整个唱段,显得统一而有变化。例如:第一句“晚霞临窗、喜看书信”,借助晚景来描绘杨开慧收到毛委员来信时的思想感情。这句〔双蝴蝶〕唱腔采用散板节奏,旋律悠扬转抑,特别是在“临”字后面使用了一个委婉的拖腔,听来亲切,表现出杨开慧的喜悦心情。这句唱后面用了一个长过门,旋律由低到高,而后又逐渐下行,节奏先张后缓转入平稳,引申并烘托了杨开慧的情绪起伏。从“清水浸明凡显字”,唱腔转入慢三眼,节奏明显放慢,旋律上“清水浸”三字,则是“晚霞临窗”的简化,并变化重复其中部分材料加以扩展,后四字“明凡显字”,唱腔转入〔山坡羊〕,在“显”和“字”两个字后面都使用拖腔,旋律细腻委婉。表现出杨开慧在看信时的内心喜悦。第二句“这熟悉的手迹笔笔重千斤”。唱腔走低腔,旋律在下四度,以“2”为主音起伏进行,唱词安排由一字一拍逐渐拉长,最后的“斤”字使用了一较长的拖腔,表现出杨开慧看到是毛委员亲笔写的信,她激动了,但又是多么珍重啊。第三句“传捷报“唱腔翻高,情绪激昂,它用的是“清水浸”的腔,这是由于字调的原因选腔有所调整,主要是去掉了拖腔。“云水风雷雷震震”,唱词安排紧凑,旋律回旋急速上升。最后的“震”字用了一小节拖腔,但没落到一稳定音上,而是与下句紧接起来。这句唱腔旋律起伏,节奏多变,情绪昂扬,表现了杨开慧得知毛委员不断打胜仗,革命形势不断发展,而感到鼓舞和高兴。第四句“同心声战地寄语语谆谆”,唱腔委婉曲折、亲切欢快。“语谆谆”每字后都用了旋律化彩,节奏活跃的花腔。这种处理,生动地表现了杨开慧此时的内心喜悦,她感到了安慰,感到了幸福,和毛委员心心相印。从“三年前风雨握别委重任”,到“见书信如见红军大旗卷征尘”,唱腔转入一眼板,结构用“滚板”,唱腔则是前两句慢板唱腔力压缩,如“三年前”就是“传捷报”唱腔音符时值的缩短,并加以变化多次出现,如“见书信”、“大旗”等的唱腔。这几句唱时速度放慢。只以琵琶衬托,听来如同清板那样,清晰而感人地诉说和表现了她与毛委员的“深铭肺腑战友情”。紧接着的“聆教诲武装割据须奋进……星火燎原换乾坤”是前面情绪的延伸,唱词的安排逐渐加紧,并用了垛句:“粉碎围剿,星火燎原”,旋律由低移高,在重复“星火燎原”和“换乾坤”的唱腔时,又出现了典型音调的变化重复,最后以〔山坡羊〕的尾腔结束。把杨开慧热情、坚强的性格和激动、喜悦的心情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古道别”是杨开慧在被捕的时候向乡亲们告别的一段唱,这段唱用了三十多句唱词,唱腔以小开口中的〔汉调〕为主,结合大开口的〔十字〕和〔快板〕构成。唱腔悲壮而热忱、刚毅又深沉,抒发了杨开慧对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汉调〕的曲调简朴优美,旋律在中音区起伏环绕,流畅平和,节奏较稳定,适宜表现深沉的意境,情调温柔,传统戏中多用于分别场合。〔大开口〕的唱腔高昂奔放,节奏铿锵有力,像〔十字〕等曲调叙事的特点更为突出。这样把大小开口两种不同腔系的唱腔结合在一起运用,还是不多见的。不仅如此,她还根据人物感情的变化,对原有唱腔的格律加以突破,构成新曲。比如,第一句“绵绵古道连天上”是把〔汉调〕的上句改为散唱,第二句“不及乡亲情意长”则上板接唱下句,紧接着后台带唱“情意长”。这样的开头,把杨开慧见到乡亲们不惧风险赶来相送,内心非常激动,充满感激的心情,以及在和乡亲们分别的时候,既难过又知道要克制自己的复杂心情,表现得真实而感人。接下去直至“重重压迫苦难当”,在这段唱中表现了对家乡的热爱,关心着乡亲们的疾苦。唱腔以悲中有痛,悲中有爱,悲中有愤,悲中有壮烈,表现人物的复杂心情。在这长达十六句的大段唱中,仅用了一个上下句结构的〔汉调〕,虽然多次重复,听来却不感到单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设计者们突破了原曲调,使唱腔有了很大的变化。如:原曲上句为眼(弱拍)起唱,现在则改为板上(强拍)起唱,使唱腔的节奏更沉稳。第二,人物的内心是很不平静的,为了适应这样的要求,把唱腔的音域扩大,如“化作泪雨洒潇湘”等句的唱腔,从原来的5——5八度,扩展达3——1的十三度之宽。同时在旋律进行上,一些地方用了小六度,小七度的大跳。如在“深干”、“刀下”等字之间。这样在保持以下行为主的旋律造成的低沉情绪中加强了起伏,增添了刚劲色彩。第三,在唱词的处理上,按照七字句分成二二三的音节处理,又把某些唱句的一二两个音节连结起来,唱成四三两个音节,如“松竹扎根”、“雪压霜欺”等唱句的处理。其中也用了十字句,在处理唱词时分成三四三三个音节,中间四字是占用中间小过门的位置和音调构成,这种唱法是符合语言的自然规律和人物感情的。第四,运用句幅的长短变化。唱段中主要是采用了上下句各四小节的对称形式,但是其中“霞姑伴着松竹长”和“老人家沿门乞讨长流水”等唱句都只有三小节,这是把唱词前半句堆起来唱的。也有的是把唱词后三字拉开,每字一小节构成五小节的乐句,如“细妹子朝生暮死抛山岗”就是这样。还有像“条条绳索缠身上,重重压迫苦难当”两句,采用板后起唱,丢掉了句间过门,使两句唱和在一起共长七小节,这种节奏有力,行腔连贯紧凑的处理,表达了杨开慧对遭受苦难的群众深切的关怀和对敌人的愤恨。当杨开慧回想起和乡亲们共同斗争的情景时,唱出“火塘边共诉深仇到天亮……”,唱腔转入大开口,这里字多腔少,一句接一句,把她对乡亲们的热爱、敬佩的心情表达出来,唱到“有多少好乡亲威武不屈刀下亡……”,唱腔又巧妙地转入〔汉调〕,节奏也逐渐慢下来,她心里是多么悲痛,怀念牺牲的乡亲们。她想到自己身陷罗网,未能为烈士报仇,不能和乡亲们共同斗争,而感到愤慨和难过。这时的唱腔骤然转入铿锵有力的快板,唱腔一字一板,同时也用了激昂、奔放的长拖腔,表达了她对乡亲们的关心,激励乡亲们继续斗争,同时也表现了她那坚定的革命意志。整个唱段的唱腔设计,是根据内容的需要,运用基本曲调变化,结合不同腔系的曲调连接在一起,采用板眼变化的手法,推动人物关切群众疾苦的情绪层层上升,形成了音乐高潮,刻画出一位与群众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的形象,深切而感人。 最后一个唱段“心向朝阳”,是杨开慧就义前在牢房中望着身边的孩子,回忆她与毛委员一起生活、战斗的情景,表达了她对毛委员深切的怀念和衷心的祝愿:同时也表现了她那“为真理而斗争我死也欢畅,将碧血化云霞心向朝阳”的崇高精神,使感情达到了高潮。 这段唱腔是杨开慧的主要唱段。是采用传统清曲套曲构成的。其中有〔银纽丝〕、〔剪剪花〕、〔新数板〕、〔快板〕等曲牌和板式。在手法上既有丰富的旋律变化。也有板式的变化,还有转调、速度、伴唱等,唱腔的发展有层次,它那强烈的抒情性到戏剧性的变化,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唱段开始,〔银纽丝〕的“夜深深风阵阵湘水流淌……快冲出黑牢房去到爹爹战斗的地方”。唱腔速度徐缓,旋律婉转凄凉,表现出杨开慧思绪万千,她知道敌人的一切阴谋诡计失败后,就要对她下毒手,就要和亲人们永别了。这时她看到熟睡的岸英,从小饱尝人间苦,唱腔的语言时紧时散和“难”字的拖腔,都细致地表现了对孩子的关切、疼爱的慈母心情。最后一句唱把她对孩子寄予的深切期望:脱离虎口,快快成长,到爹爹战斗的地方去参加战斗的激动心情深刻地表现出来了。“润芝啊,你为工农呕尽心血谋解放……望麓国冬夜漫漫我添足炭火煨茶汤”,这是回忆与毛委员在一起时的情景,唱腔用的是曲牌〔梳妆台〕,节奏虽也是一板三眼,但较为紧凑,抒发了她对毛委员真挚的感情和深切的怀念。这段唱腔旋律婉转明快,感情亲切炽热。这里使我们想起华素琴在《百岁挂帅》里穆桂英唱的〔梳妆台〕:“穆柯察结下了良缘马上”,唱腔柔中有刚,别具一格。这里是根据不同的人物作了新的处理,特别是在语言的处理上,根据感情的需要,松紧安排得非常贴切。“越秀山前唤起民众冲决罗网,大江上下武装工农战旗飞扬”,这里由前面的〔1 5〕弦的〔梳妆台〕转到〔4 1〕弦的〔剪剪花〕。唱腔昂扬奋发,铿锵有力,同时又用了转调,音乐的色彩更加明亮。“潮阳河水腾细浪,韶山清泉连板仓”,用的是幕后女声伴唱,唱腔吸收了湖南民歌〔潮阳河〕的音调,曲调舒缓优美,衬托出她对毛委员急切的思念、深沉凝重的感情。“润芝啊,……一别千余日……同把山河放眼量”,唱腔又转回〔剪剪花〕,但不是那样激昂了,而是变得低沉下来。在音乐处理上,“何日再重逢”重唱时,伴奏都停止了,演唱近似浪诵,深化了那些峥嵘岁月里,她始终与毛委员战斗在一起的幸福情景和深切思念。“岳麓山枫叶如火层林尽染……将碧血化云霞心向朝阳”,用了〔新数极〕转〔快板〕,并保持在原调高上,这段唱字多腔少,旋律高亢、挺拔,精神昂扬、悲壮,表现出生命最后的时刻,杨开慧一心想着毛委员,并表达出衷心的祝愿,听来激动人心。特别是最后一句唱到“心向朝阳”,用了一个激昂、明亮的长施腔,非常有力,紧接着由乐队奏出富于气势的国际歌音调,结束了这段唱。表现出杨开慧为真理而斗争,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精神。 看得出,上述几个唱段,在刻划人物上下了很大功夫,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因而受到了群众的喜爱。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