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物传 表演 扬剧唱词 老资料馆 扬剧论文 报刊专著 舞台艺术 导演 传承谱系 行话习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考 > 人物传 >

《扬剧生涯五十年》第九章 在“文革”中的八年

时间:2006-09-18 03:35来源: 作者: 点击:




 

九 在“文革”中的八年

 

    1966年春夏之交,青年演出队排好了《山乡风云》,在苏北扬州、泰州一带巡回演出时,“文化大革命”的风暴袭来了。华素琴弄不清楚这次运动的目的和意义,迅速变化的形势迫使演出队无法继续演下去,她只得将队伍拉回南京。

    回团不久,一批“造反派”就造了党支部、剧团领导以及权威、名人、“黑线人物”以及所谓有历史问题的人的反。华素琴作为共产党员、人民代表、主要演员、队长,自然成了被冲击的对象。运动一开始就被打入“牛鬼蛇神”的行列,剥夺了她的一切正当权益。

    一个先进人物一下子变成了反革命;一个共产党员,一下子变成了反党的修正主义份子;一个为杨剧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的演员一下子成了被打倒的黑线人物。罪名一个个加在华素琴头上。随之而来的是抄家。结果把她珍藏的所有业务资料、剧照、奖状等等一扫而空。从此,她靠了边,在“造反派”的监督下,和其他“牛鬼蛇神”一起劳动改造,拖垃圾,在食堂拣菜,干勤杂工的活儿。劳动以外,就是写揭发,写检查,没完没了的检查。这样到了1968年,“造反派”觉得对这些“牛鬼蛇神”太仁慈了,决定让他们住进“牛棚”。

    就在这年春夏之交,这些“牛鬼蛇神”还被拖到扬州游斗,华素琴名气大,在群众中影响广,因此要重点“消毒”,所以她又成了游斗的重点对象。挨打、罚跪、“请罪”,她忍着屈辱,忍着疼痛,不管什么样的遭遇,她都一声不吭,她坚信自己是无罪的。后来“工宣队”进驻文艺界,华素琴参加省市文艺界集训,到干校接受教育,终于获得了“解放”。“解放”后,分配她搞服装,做舞台部门工作,跑龙套,演群众,她都努力做好。一次剧团演出《红灯记》,要她到上海定制服装,限时限刻,一定要在演出前把服装拿回来,否则以破坏样板戏的演出论罪。她接受任务后,到上海一看,服装厂顾客盈门,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都是来定制样板戏服装的,而且都是十分急切,立等取货。这下急坏了华素琴,眼看完不成任务,怎么得了!她只好求爹爹,拜奶奶,找熟人,求服装厂的师傅们无论如何帮忙解决。经过几天死缠硬磨,师傅们见她态度诚恳,处境困难,起了怜悯之心,帮她完成了服装的制作。当她拿到这批服装时,十分感动。接着赶回南京,直奔剧场,这时已是晚上七时,离开演出时间只有半小时了。她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吃饭,连忙帮演员穿衣,直等到开幕铃响,音乐声起,演员出场后,她才松了一口气。

    在“文革”这些史无前例的困难中,华素琴没有丧失对党的信念,她始终相信党能把被颠倒的是非再颠倒过来。她也相信自己是忠于党的事业,忠于扬剧的,因此虽然不知道将来究竟会怎么样,但她深信自己决不会成为革命的对象。这种信念使她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默默地挺着,期待着历史的车轮回归到正常、健康的轨道。就这样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华素琴“解放”后,逐步恢复了她的本职工作,又开始了艺术创作。1973年,剧作家杨正吾创作了小型现代戏《野马追》,交江苏省扬剧团排演。

    《野马追》写的是农村赤脚医生的故事。二嫂的唯一孩子得了肺炎,十分着急,病急乱投医,走方即中贾仁义,以蒸馏水冒充青霉素为孩子治病。被赤脚医生红梅发现,阻止了贾仁义的骗人行为,动员二嫂给孩子服用草药“野马追”,二嫂起初不信“野马追”能治好孩子的病,经过红梅的耐心说服,大妈的帮助,终于给孩子服用了,而且治好了孩子的病。

    二嫂这个人物,在戏里占有重要地位,这是个转变型的人物。虽然是个小戏,但对这个人物的要求却不一般,从着急到受骗,不相信新事物到相信新事物,转变自然,要层次分明,人物的思想发展合乎情理。

    这个戏一共只有四个演员,除华素琴扮演二嫂外,大妈由扬剧著名演员高秀英担任,走访郎中贾仁义由扬剧著名小生蒋剑峰担任,红梅则由优秀青年演员、华素琴的弟子李明英扮演。

    华素琴扮演的二嫂是一个纯朴,充满母爱,为了孩子得救,什么也肯做,什么都愿牺牲,但思想比较保守,对新生事物却不肯轻易接受的人物。华素琴把角色的行为,分为四个段落。第一段,二嫂发现孩子发高烧,十分着急,丈夫又不在家,她跑出跑进,坐立不安,不知如何是好。恰在这时,来了走方郎中,并吹嘘用他的药外,一针见效。这二嫂相信了,出高价请他为孩子医病。这段戏由着急转为抱有希望,很自然地道出了二嫂上当受骗的原因。第二段赤脚医生红梅听说二嫂孩子得病,前来探视,听二嫂说由走方郎中打过针,她仔细作了检查,发现药是假药,不但治不了病,弄不好反而会加重病情。这时,孩子的高烧不但未见减退,反而更严重了。这使二嫂急上加急,生怕耽误孩子病情,要抱孩子赶去医院。但医院离山村较远,红梅怕孩子经不住长途跋涉,建议让孩子服用“野马追”。对“野马追”是否有效,二嫂颇有怀疑,她怕再耽误了孩子,不肯服用,使戏的矛盾有了发展。

    第三段,主要是大妈对二嫂的帮助、教育;红梅亲自为孩子熬药,喂药,细心照料。红梅的行动感动了二嫂,大妈的话启发了二嫂,她同意给孩子吃“野马追”试试,虽然她仍对它的效用将信将疑。

    第四段,二嫂在静观孩子病情变化,当她发现孩子烧已退,开始好转时,十分高兴,欣慰,对红梅充满感激,对自己的保守感到内疚。

    这几段戏,华素琴演得自然、流畅,真实、感人。为了塑造好二嫂这个人物,华素琴在这出戏上下了不少功夫;不但基于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努力把握人物的性格。精心设计人物的形象,体验人物的感情,而且为了创造好这个角色。根据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发展的需要,对唱腔作了精心的设计和大胆的改革。特别是她所唱的〔剪剪花〕曲牌,既保持了原曲牌的特色,扬剧的韵味,并有所突破。〔剪剪花〕原为五句唱腔,她根据人物感情的需要,在唱腔中融入了花鼓调〔背肩〕的旋律,在抒情旋律中加进了跳跃的节奏,借以表观二嫂在孩子高烧减退时的高兴心情和对红梅的感激。不但优美动听,而且更准确,细致地刻画了人物的心态。

1973年在《野马追》中饰二嫂


(责任编辑:)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