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展彩凤双飞翼 心系扬剧一生缘(2)
时间:2010-05-15 11:12来源:<文心>杂志 作者:王伟理 点击:次
年,筱荣贵又一次来到北京,这次不是作为演员来演出,而是作为全国第三届文代会的代表来开会的,会议期间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ldr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筱老师回忆当时情景时说:“我激动、幸福、无法形容。感觉头脑一片空白······”我问及那张和毛主席合影照片还在吗?她潸然泪下:“文革时散落了,再也没找到。”
呵,时光似流水,逝者如斯夫。然而,这些光荣与幸福在筱荣贵老师心中永远珍藏·。
二、创“筱派”,唱红了大江南北
两度北京之行,是筱荣贵艺术生涯的里程碑。声声赞扬不绝于耳,种种荣誉接踵而来,筱荣贵会飘飘然,会翘尾巴吗?这在文艺界可是屡见不鲜呀,不会!我们的筱荣贵可是“贵有自知之明”啊。以前她是家里的乖乖女,如今她是党的乖乖女,听党的话,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坚决走“又红又专”(现代的表述就是“德艺双馨”)的道路!作为团干部,gcd员,他积极参加组织活动。作为团里的主要演员,她一丝不苟地排戏,充满激情地演戏,刻苦勤奋地练功。演员基本功可是立足之本啊,唱、念、做、打、舞,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筱荣贵的腰腿功可来之不易啊!记得1958年,筱荣贵被选送江苏省戏剧学校进修三个月,她高兴极了。虽然进修时间太短了,但毕竟机会难得啊。筱荣贵知道自己从前在家中学艺和随团习艺受条件限制,腰腿功没能好好地练。这次能够在省戏校得到规范的训练正是她梦寐以求的,尽管那年她已经26岁,做了母亲,但她硬是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吃苦精神和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仅仅三个月,她的腰腿就象换过一样。培训结束考核,她名列前茅,老师和同学们都惊讶不已!在校进修期间,筱荣贵还是位小老师呢,她的同期学员经常请她辅导唱腔。筱荣贵的唱功可是常被老师夸奖,使学员羡慕哦。
筱荣贵从小就爱唱.大人们常说,这孩子,呀呀学语时也就呀呀学唱了。。筱荣贵自幼在演唱方面受到父亲的严格训练,她在苦练吐字清晰、干净、利落的同时,特别追求行腔的柔和与圆润。把自己的中低音嗓子运用得恰到好处。她广泛地吸收传统的和新兴的艺术元素,因此她演唱的许多曲调都给人以新鲜的美感。她还将镇江扬剧团从老艺人那里抢救下来的濒临失传的“五大宫曲”的一些曲调,成功地运用到自己的演唱中去,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扬剧音乐唱腔。
清曲是扬剧的一个母体,筱老师的清曲功底深厚,在她演唱扬剧时吸收了很多清曲营养,因此她的唱腔丰富多彩,雅俗共赏。例如筱荣贵演唱的《观灯》之所以享誉清曲、扬剧界,至今无人能比肩,正是由于她兼收并蓄,善于创新。她以幼年所学唱的《古闹灯》为基础,融汇诸种《数灯》、《骂灯》之长,着重吸取前辈艺人唐锡奎的《看灯》。唐老先生传授给她的《看灯》唱词有三段,除了与《古闹灯》相似的“瓜灯”“鱼灯”之外,还有一段与众不同的“飞禽灯”。筱荣贵据此反复推敲精心琢磨、终于改编加工成使人耳目一新的《观灯》。
新《观灯》在内容上综合了《古闹灯》和《看灯》的精华,音乐结构重新布局,颇为精妙。全曲由中速起,转为快板;再回中速,再转为快板,然后作最后冲刺。这种铺陈,如江涛拍岸,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有对比性,有动力感,比原来那种由慢而快,一“滚”到底的手法更为高明。筱荣贵把独特的“飞禽灯”一段放在结尾高潮部分,演唱中巧妙地运用了京剧《坐宫》的某些唱法,做到快而不乱,字字入耳,珠落玉盘,声声见响,而且极富弹性和张力,用“绕梁三日”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筱荣贵18岁前生长在上海,有机会见识到多种戏剧曲艺,多种流派。因此她从艺以来,起点较高,眼界较高,追求也是高标准的。她如饥似渴地大量吸取,仔细地加以消化,不断有新的追求,于是,她不仅唱得越来越好,而且演得也越来越好。
筱荣贵从小就喜欢京剧,对“麒派”艺术特别仰慕。因此她在舞台上的表演追求着、实践着生活化人物性格化。而非程式化、人物脸谱化。
筱荣贵也爱看话剧。话剧艺术家们演出的《家》给她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至今她还记得某些杰出演员们真切感人的表演,那融入千言万语的一个手势,那“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一个眼神,筱老师都记忆犹新,她不仅记得,而且还把这些经典表演借鉴、运用到自己的戏剧人物身上。
筱荣贵学上得少,文化程度不高,但她仍然刻苦地学习文化理论知识,包括斯坦尼的学说,并且来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
筱荣贵在日常生活中话说的不多,可脑筋动得多,她常常会不由自主的去想唱腔、想表演、想戏剧中人物。她还注意观察体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类人等的言语、行动、神态,作为舞台人物的依据和借鉴。
筱荣贵平时不爱打扮,可对舞台上的扮相却是精益求精。她一上戏,任何杂念就抛在一边,而是一心一意进入戏的规定情景,进入戏剧人物内心。她曾经因长期演林黛玉,祝英台等悲剧人物而搞得自己胃疼,病怏怏的样子,而一旦改演张丽英、小和尚一类带有戏剧性人物时,觉得胃也不疼了,人也有精神了。她的亲友们都说,筱荣贵演戏太投入,简直就是戏痴!多年来无论是古装戏、现代戏、传统戏、新编戏,也无论是什么角色,她都满腔热忱地调动一切手法去塑造,演象“这一个”,演活“这一个”。因此,她扮小花旦,光彩照人,那么美!她反串小花脸(如小和尚),呼之欲出,那么神!于是便有人称筱荣贵别具一格的唱腔和表演风格为“筱派”。
对于“筱派”,筱老师坦荡的很。她说她并不刻意追求什么“派”,她追求的就是:唱得美,演得真,观众爱听,爱看。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扬剧界常常是把筱荣贵和金运贵连在一起的。金运贵是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金派”创始人。她和筱荣贵一家早就熟识,筱荣贵喊这位前辈为“爷叔”。1952年,镇江有关方面力邀当时居住上海的金运贵加盟镇江市“金星”扬剧团(镇江市扬剧团的前身)。金运贵也看中了镇江“金星”的当时实力和发展希望,便欣然来到镇江。有趣的是,在政治上,金运贵是“团结”对象,因为她当时的收入还拿“票头”,属于“剥削”范畴。作为进步青年的筱荣贵受组织教导要团结这位金“先生”。而在艺术上,他俩却是最好的黄金搭档,筱荣贵理所当然的从金运贵身上汲取了许多宝贵的艺术营养。金运贵呢,不愧为大师,她不仅提携帮助这位后辈搭档,还虚心向筱荣贵学习她不会唱的《旱调》等曲调,并巧妙地用到自己特有的唱腔中去。
筱荣贵的父亲曾是金运贵的有着兄长般情谊的琴师,金派唱腔的形成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才智。筱荣贵不但对金派唱腔非常熟悉,而且心领神会,因而筱荣贵和金运贵长期联袂演出,配合默契,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她们唱红了镇江、扬州、南京、上海,大江南北······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是扬剧艺术的繁荣鼎盛期。镇江市扬剧团成为公认的扬剧三大团之一。在镇江扬剧团长期同台演出和丰富的艺术实践中,金运贵的金派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完美的体现。而筱荣贵的唱腔与表演也独树一帜,卓然一家。
(责任编辑:水易)
|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