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物传 表演 扬剧唱词 老资料馆 扬剧论文 报刊专著 舞台艺术 导演 传承谱系 行话习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考 > 人物传 >

姚恭林的扬剧表演艺术

时间:2011-03-06 14:56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秩名 点击:





  自古有“扬一益二”美名的扬州,在书信体小说《香草山》,成都的廷生和扬州的宁萱演绎的纯美的爱情故事,恋人互述对方家乡的美好。廷生曾提到,扬州的盐商为博龙颜一笑,一夜之间再现了云南三塔的奇迹。富可敌国的盐商,同时也带来了安徽的花鼓调。与空谷幽兰苏州昆曲不同,扬剧的表演同时欢快明亮,它的演出场所除了营利性的小剧场演出,大多数是露天的与民同乐的民俗表演,如正月初九的观音山集会,请神会,表现小市民和农民家庭生活的闹剧。这样的喜悦情绪带着民间化的狂欢色彩。
  姚恭林老师,白玉兰奖得主,十六岁开始学戏,至今已有将近五十年的戏龄,一直保持着过硬的武功。因为从小生活在扬州的未被工业化城市化的民俗农村里,童年的荡湖船采莲藕的经历让他具备了进入扬剧艺术世界的先天基因。经他改编的苏北民间流传的“卖油郎”五更更儿里唱段中的[虞美人]曲牌还有一段有趣的童年故事。据说,小时候的姚老师第一次听到[虞美人]调子就被深深吸引,跟着别人戏团连家也忘了回,结果自然害得家人一顿好找。
  第一次看到姚老师是敷粉彩唱的。剧目是《梁祝——回十八》,在外形看来和越剧的小生也没啥不同,唱词的内容和舞台表演都更加贴近民众,用插科打诨的方法,“一头走来一头呆,为什么同窗同宿三年连男女都分不出来。”,“看起来我梁山伯真是一只呆头鹅。”下里巴人,倒也喜乐一堂。
  第二次看姚老师是拿着简板和渔鼓演唱《卖油郎五更更儿里》和《板桥道情十首》。简板和渔鼓看上去就像是快板的加长版,只是声音不是脆生生的,而是浑厚有力。往往是三字一打两敲,很有节奏感。由于演奏方式简单,而且传声效果好。相对于昆笛适合在小众剧场演出的局限,扬剧适合艺人拿着简板和渔鼓在露天环境中表演,昆笛的拍曲像是在指腹指尖上,而扬剧的拍曲更像是陕北腰鼓的咚咚响。
  我看过昆曲的《受吐》等关于“卖油郎独占花魁女”系列的折子,和扬剧相比,卖油郎都是显得老实本分,昆曲更侧重卖油郎的心理活动的抒发,而为了给予普通受众的形象性启发,扬剧在表现这一题材时,侧重花间类的形象描写和卖油郎对花魁女酒醉后的怜惜之情。在描写醉态时,“好一似杨贵妃酒醉在象牙床”;描写卖油郎体贴入微的动作也十分细致,油然跃出一个动真情的男儿形象——“卖油郎心着急低头看破衣,倒不如将酒浆吐在我的袖笼里。”“我苦守一夜情怀未倾述,花了我一年积蓄十两纹银。我非是浪荡子,来青楼无他意。”定会获得女性观众的怜悯之心。姚老师的唱腔通俗有力,从一更唱到五更,用的是扬剧中用来夸赞女婿女儿的[夸夸调],也是欢快自如的情感载体,卖油郎虽未亲芳泽,看醉态也心有怜惜, 不过他似乎很满足也很理解花魁女的失态“卖油郎无限同情无限爱,她借酒消愁世态炎凉”。
  扬剧应该是与民同乐的,她生活在茉莉花丛中、菡萏花丛中,也生活在香火四溢的道观佛寺里。她朗朗上口,婉转悠扬,展现的是欢快的世间生活和美好富足的市民理想。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20)
90.9%
踩一下
(2)
9.1%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