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物传 表演 扬剧唱词 老资料馆 扬剧论文 报刊专著 舞台艺术 导演 传承谱系 行话习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考 > 人物传 >

回味扬剧金派

时间:2013-11-08 23:54来源:未知 作者:网络 点击:




     金派唱腔特点之一是音域不宽。有些人评价唱功,误以为唱得越响越好,高音是越高越好,音域是越宽越好。金派唱腔不是以高、响、宽著称,恰恰相反,金派唱腔是既不高也不响,更不宽。她通常的唱腔音域仅为八-九度,比如金派代表性唱腔[梳妆台],原传统曲调音域是十三度,而[金派梳妆台]仅为八度。演唱其他曲牌如[补缸]等,有的甚至只有四-五度。相比之下音域比较宽的是[鲜花调] ,[鲜花调]是清曲艺人钟佩贤所创,著名清曲演唱家王万清学唱时音域为十二度,钟佩贤的传人陈淦卿演唱达到十三度,而金运贵演唱则只有十度。高音也就唱到小字组的D, 这个音域跨度和音高高度是人们发声最自然的音区。加之她善于用气,发音结实饱满,刚柔相兼,听她演唱就感到特别轻松,亲切而自然,没有紧张的嗓音牵扯和声嘶力竭的感觉。比如《珍珠塔.方卿羞姑》的[道情]“小道童上前来搭一躬”,那就是一种平铺直叙、娓娓道来、讲故事的风格,表现出剧中人淳朴厚道的人物性格,听了这段唱腔心里有一种踏实、恬静的感觉。
     金派扬剧创始人金运贵先生被誉为“扬剧中的梅兰芳”。1952年,金运贵组建镇江市金星扬剧团,代表作有:《挑女婿》、《解粮官》、《借子》、《真假崔三》等。金派艺术成就在于声腔的创新,它打破了传统戏剧唱词“三三四”和“二二三”格局,运用堆字的延长方法,使之“像说话一样唱歌”。金派念白还将中州韵、湖广音和普通话融于其中,改掉了扬州方言中不好听的字,增强了对观众的感染力。金派艺术发展完善于镇江,也是金运贵和共同合作的琴师李庆元、王少华、国家一级演员筱荣贵及扬剧团全体同仁共同智慧的结晶,筱荣贵先生苦练吐字,行腔,对传统演唱中的“嗯、啊、唧、嗗”的弊病较为反对,追求行腔的柔和与“丝竹美”,根据剧情广泛的吸收三十年代多种的新兴艺术形式,利用扬州清曲,小开口,扬州评弹以及越剧、沪剧、淮剧、京剧、昆曲等剧曲的音乐、组字、小腔,并吸收其众家之常,以字代音,以韵行腔,特别是金派唱腔的精华融入自己的艺术演唱中,逐渐的形成了具有个性、特色的扬剧独特流派“自由调” 。扬剧表演艺术家姚恭林系金派嫡系传人,作为国家一级演员,他的表演发展了金派扬剧,被称为“金派姚腔”14岁从艺,是已故扬剧金派创始人金运贵的关门弟子。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金派唱腔艺术,形成“金派姚腔”风格,塑造了方卿、许仙、卖油郎、张生、孔繁森等古今人物。 表演潇洒脱俗,扮相俊逸,在江.浙.沪.皖有较大的群众群落,有扬剧金派“第一小生”之美誉。由上海唱片公司.江苏音像等出版社录制《姚恭林唱腔集锦》.《西厢记》.《红楼梦》.《卖油郎》.《方卿羞姑》等盒式录音带.唱片.影像制品等40余盘(片)及姚恭林舞台生涯四十周年VCD光盘系列:“姚恭林唱腔集锦”“卖油郎独占花魁女”“珍珠塔”等

     金派“梳妆台”是扬剧表演艺术家金运贵所创。金运贵是湖北人,她克服了语言的障碍,对扬剧传统的曲调进行大幅度的改革,而且都能被扬剧的观众和行家接受。扬剧的唱腔高亢激昂,而她唱腔音域仅为八一九度,她的嗓音难以适应。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她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对扬剧曲调中的“梳妆台”、“数板”、“补缸”等几十种曲调进行改革。比如“梳妆台”,原传统曲调音域是十三度,而金派“梳妆台”仅为八度。它以其似吟似诉、似说似唱的简单质朴的旋律,得到扬剧观众的酷爱。她的表演朴实大方,以吐字清晰、唱功扎实见长,尤擅于运用“堆字”技巧,数十句唱词,字字人扣、层层相叠,快而不乱、多而不糊,成为“金派”艺术特色之一。至上世纪.. 50年代发展到高峰的“金派梳妆台”可一句唱出30多字,且咬字喷口好、力度强,字字清楚,有一泻千里的磅礴之势,听来酣畅淋漓十分过瘾。比如《二度梅·只见他全家人》,也是金运贵的经典唱腔之一,在第二句和第八句中均堆唱了32字,四句头竞堆唱了近.. 90个字,既多且巧,松紧得当,听起来没有一点多余累赘感觉。金派唱腔具有强烈个性色彩,以“梳妆台”最有代表性,被誉为了扬剧“金调”。“金调”的创立对扬剧唱腔的发展影响久远,而金运贵对扬剧所做出的艺术成就更是无可估量。其弟子筱荣贵后又创造出女腔“金调梳妆台”,使“金调”唱腔更深入到扬剧各行当之中。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