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物传 表演 扬剧唱词 老资料馆 扬剧论文 报刊专著 舞台艺术 导演 传承谱系 行话习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考 > 人物传 >

高派:端庄华贵 酣畅淋漓(3)

时间:2010-04-20 19:23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韦人 点击:




【堆字大陆板】是高派唱腔艺术的精华。它把整个扬剧艺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堆字大陆板】结构庞大,气势恢宏,全曲将几十句乃至上百句唱词一口气唱出,处处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听高秀英演唱的【堆字大陆板】,初似山间清泉,汩汩细流,经过千回百转,渐成巨澜,于是奔腾汹涌,一泻千里,终有排山倒海、吞吐宇宙之气概!这种独特的唱腔,为扬剧前所未有,对于抒发人物内心深沉、悲壮、慷慨、激昂的感情,具有极为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其演唱效果,使人感到胸中块垒为之一消,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从而在心灵上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戏曲音乐专家武俊达先生在《扬剧<鸿雁传书>和【堆字大陆板】》一文中指出:“【堆字大陆板】其所以具有这样强烈的感染力,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剧情发展所决定的,但乐曲本身的结构也很值得我们研究。”他认为【堆字大陆板】有三个特点:一、曲调性较强的抒情腔和节奏性较强的唱诵腔对比鲜明。二、唱词与曲调的规范性和具体运用时的灵活性相统一。三、戏曲演唱既须以唱腔为主体,但又离不开乐队的伴奏,更离不开演员对乐曲的理解和演唱的技术处理。此曲不仅【大陆板】的托腔伴奏和过门起了增强音乐性的作用,【清板】部分起了加强节拍与节奏的作用,特别是最后由【清板】过渡到【大陆板】的一段,节奏步步压紧、速度渐渐加快、力度节节加强和音乐气氛的层层皴染,对推进音乐渐达高潮,起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堆字大陆板】代表着高派唱腔艺术的基本特征。由唱腔影响到说、表、做、打,便形成了高派的总的艺术风格。将高派同金派、华派的风格相比较,如果说金派以其舒展自如、潇洒飘逸见长,华派以其精巧婉丽、秀美流畅取胜,高派则以其大气磅礴、刚健清新为标帜。
高派形成史说明:任何创造都不能凭空实现,如果高秀英没有在“饥饿时期”打下坚实的艺术基础,她是不可能创造出【堆字大陆板】以及整个高派的;而创造欲只有在极大地开拓了视野的条件下才会发生,[堆子大陆板]以及整个高派的创造,与高秀英艺术活动区域的扩大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戏曲界有一种常见的偏向,即为了追求戏曲音乐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视戏曲音乐只是表现戏曲内容的手段这一基本原则。中国戏曲的流派主要是唱腔艺术的流派,高派亦是如此。当一个戏曲流派出现之后,随着它的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成体系,如果演唱者不能自觉地让流派唱腔服务于“表现内容”这一最高目的的话,那么,“流派唱腔”就会从戏曲这个综合艺术的有机体中游离出来,成为一种“凌驾”于其它表现手段甚至是剧本内容之上的东西,使内容服从于形式。毋庸置疑,那正是流派的歧途和末路。
高秀英在其“创造时期”完成了她一生中最了不起的杰作——高派唱腔艺术,并使之成为扬剧艺苑中异军突起的一个艺术流派。但是,这一过程带着浓厚的自发的色彩。在高派诞生的时候,固然谈不上有什么理论来指导她的艺术实践:在高派得到普遍承认之后,也没有人从理论上去总结和提高她的艺术经验。高派同扬剧本身以及许多民间艺术一样,实际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扬剧艺术虽然属于“文化”的范畴,但大多数扬剧艺人却是不识字或不甚识字的文盲、半文盲,高秀英也不例处。她凭个人的艰苦,创造了有很高美学价值的高派艺术,但是她却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端正。“创造时期”的高秀英对于艺术的潜心琢磨和锐意创新,虽然已不再是因为饥饿的逼迫,而是由于对艺术的热爱和忠诚,但长期没有理论的引导,使得高派唱腔经常只是单纯地被作为一种“好听的曲调”在到处搬唱而已。显然,高秀英面临着两种抉择:或者是保持现状,原地踏步,停留在高派原来的水平上;或者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高派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她走的是后一种道路。
1950年,高秀英和丈夫高玉卿参加了新建的苏北实验扬剧团(1953年合并入江苏省扬剧团)。她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戏曲改革运动,并开始学习政治,学习文化,学习戏剧理论。高秀英的视野又一次扩大了。她发现在艺术的天地外面,还有一个更为伟大的人生的天地,而戏剧乃是为人生的艺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视野的开阔曾推动高秀英冲破旧的樊篱,去进行自发的艺术创造。在五十年代,视野的开阔则使高秀英从一个自发的艺术家,走上自觉地运用艺术形式去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生、服务于内容的道路。这在她的艺术道路上,是比从“饥饿时期”到“创造时期”的转变来得更加深刻、更有意义的新的转变。
当高秀英从一个自发的艺术家,开始转变为一个自觉的艺术家的时候,她就跨入了自己艺术道路上的最辉煌的时期——“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一是高秀英在新的舞台实践中,把过去的“一切从表现流派特色出发”变成了“一切从表现剧中人物性格出发”,从而将高派艺术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高秀英的舞台艺术受到了理论工作者的重视,高派艺术从此结束了“自生自灭”的低级状态而进入科学研究的高级领域。
强调艺术形式一定要为表现内容服务,并不是不要形式,更不是不要流派。相反,在致力于更准确、更完善地表现各种不同内容的过程中,可以使个人的才能和特色得到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演出的《鸿雁传书》、《恩仇记》、《百岁挂帅》,到六十年代演出的《边关审子》、《断太后》、《拾松训子》等一系列剧目中,高秀英对自己在每一剧中所担任的角色,都虚心地与编剧、导演、作曲以及其他同行互相斟酌、互相切磋、互相推敲,力求使自己的唱腔更准确,更完善地体现人物性格。这样做的结果,并没有损害或磨平高派的特色,倒是大大充实、丰富和发展了高派艺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是高秀英1954年在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8)
80%
踩一下
(2)
2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