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是由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六个省市的三十五个剧种参加的一次戏曲盛会。作为江苏省代表团成员的高秀英,参加演出的剧目是一出情节非常简单的青衣独角戏——《鸿雁传书》,剧情略谓王宝钏苦守寒窑十余年,终日望夫归来,一日忽见鸿雁北飞,遂写血书一封缚于雁背,冀其传与丈夫薛平贵。正如高秀英在《我演<鸿雁传书>的体会》中所说:“过去《鸿雁传书》演出时,王宝钏在台上是拼命的哭,希望把观众的眼泪也哭下来;并且没有固定的唱词,演员在台上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多唱或是少唱,如果时间嫌多,这一段戏可以完全删去不演。”这样的戏,要演得很苦并不困难,要演得很美却不容易。而经过整理的《鸿雁传书》,正是要求反映封建时代一个不愿享受荣华富贵的叛逆女性的可爱形象和美好心灵。演出这样的整理本,不需要廉价的眼泪,而应以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来再现人物,在将近四十分钟的演出中,舞台上始终只有王宝钏一个角色。高秀英从塑造人物形象这个舞台艺术的最高目的出发,一改以前单纯表现演唱技艺、片面追求剧场效果的“纯艺术”观点,而运用更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的低弦来唱,从而取得了圆满的效果。现代扬剧之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很大的因素就是因为高秀英演出的《鸿雁传书》震动了当时的剧坛。不少戏剧理论工作者由于看了高秀英的演出,才真正认识扬剧,戏曲史专家戴不凡先生在《三观扬剧一得》中说:“对于扬剧,我很缺少知识。记得1954年华东会演中,看了高秀英居然把《鸿雁传书》这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在台上演出近四十分钟之久,充满了诗情画意,我开始为产生于我国戏剧故都之一的扬州的这个剧种所吸引了。”可以说,《鸿雁传书》的演出成功,是高派彻底完成了从“自发的艺术”到“自觉的艺术”的飞跃的标志,也是高派在新时期进一步充实、丰富和发展的结果。
由于高秀英每演一剧,都根据不同内容所规定的不同情境重新进行设计,使得原来比较单一的高派唱腔,越来越丰富多彩、摇曳生姿了。作为高派唱腔精粹的【堆字大陆板】,本来只能用于表现高亢、昂扬的情绪,通过节奏和感情上的不同处理,便能够表现多种感情。在《鸿雁传书》中,高秀英扮演的王宝钏满怀期望目送鸿雁腾空,先以舒徐悠扬的旋律唱出“十几年来才露笑容”的喜悦心情,继而转为明快回旋的“堆字”憧憬着将来“恩爱夫妻久别重逢”的莫大欢乐,全曲好似澎湃的春潮,一浪高过一浪。在《断太后》中,高秀英扮演的李太后向包拯倾诉当年蒙冤受辱的一段往事,却是从一句幽远的【倒板】“提起当年我泪如雨降”开始的,起唱便把观众带到那凄风苦雨般的追忆中去;“堆字”部分唱得凄楚和沉痛,与《鸿雁传书》中的充满了希望和向往,迥然不同。在《恩仇记》中,【堆字大陆板】又是另一种面目。当罪行累累的丈夫邓炳如要求贤良的妻子施秀琴为他求情时,高秀英扮演的施秀琴先是义愤填膺地唱出了“我几次劝你你不听,如今惹火自烧身”等几句斩钉截铁的【大陆板】,然后以“堆字”形式义正辞严地谴责邓炳如“懒读诗书,不务正经”,待唱到“按王法你就该绳捆索绑,押赴刑场,杀死你这禽兽不如丧尽天良的黑心贼”时,速度几乎加快两倍,宛如疾风骤雨一般,淋漓酣畅地表达了施秀琴满腔的愤怒,高秀英唱腔艺术的这种适应性和可塑性,为高派艺术的发展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对于高秀英的生平和艺术的记录、评论、研究,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上半叶开始的。数十年来,新闻和文学工作者多次采访高秀英,记录她的艺术历程和艺术见解;戏曲专家们从美学、音乐学、表演学等不同角度分析、评论高秀英的艺术特色;高秀英本人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演剧体会。《中国艺术家辞典》和《中国戏曲曲艺词典》里,都有“高秀英”的专门条目。这都是高秀英在“黄金时期”才可能有的事情。
关于高秀英的艺术成就,人们说得最多的是她的唱腔。京剧艺术家荀慧生先生在《新春观剧随笔》中赞美说:“高秀英同志真是善于唱作的好演员。她的气口有力,吐字清晰……尤其那段【堆字大陆板】,一口气连数几十句,字字入耳,赞之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当之无愧。”荀先生认为高秀英“善于唱作”,但他着重评论的是“唱”,其实,高秀英的艺术具有全面的造诣。她塑造的《鸿雁传书》中的王宝钏和《断太后》中的李太后,同属陷于困境的贵族妇女,但前者可爱,后者可敬,决不雷同。她塑造的《拾松训子》中的寇母和《恩仇记》中的施秀琴,都是贤妻良母型的人物,但前者重理,后者重情,泾渭分明。她在《百岁挂帅》中塑造的热爱国家、深明大义的柴郡主形象,曾得到田汉、梅兰芳等戏剧家的赞赏。马少波先生在《扬剧多精品》一文中强调说:《百岁挂帅》中“人物都写得很有性格,演出很有气魄,演员都很称职。特别是饰穆桂英的华素琴、饰柴郡主的高秀英和饰郝凤英的任桂香,不但唱功好,而且善于表现人物细腻的思想感情,生动出色。”马先生的这段议论全面肯定了高秀英的表演艺术。
高秀英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苏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扬剧艺术研究会会长。她总结自己六十年来的艺术经验,并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民。六十年的时间是漫长的,可以总结的东西很多,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放开眼界,不断登攀——这也许就是她走过的道路给予人们的根本启迪。
高派唱腔虽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即已形成,广泛流传却是在建国以后。五十多年来,以【堆字大陆板】为标志的高派唱腔,广泛传唱,深入人心。在扬州城乡和扬剧流行地区,凡是喜爱扬剧的人,几乎无人不知高秀英和她首创的【堆字大陆板】。
(责任编辑:水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