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再次夺魁后的风波 经过华东会演,高秀英在省扬剧团乃至整个扬剧界,有了一定的地位,成了剧种的代表人物。除了政治上、艺术上得到应有的地位以外,工资待遇也得到了调整,由原来的每月85元上升为120元,居首位。因此,一九五七年江苏举行首届戏曲会演,她的参赛剧目,必然被剧团列为重点考虑对象之一。 当时,团内原编剧人员,因种种原因,相继调离,我则刚调进不久,但那时我工作的重点在导不在编,加之我对团内、对演员各方面的情况都不熟悉,所以团部研究再三,还是请原在团里搞编剧的石朱鸿同志和我一起,根据老艺人林玉兰提供的幕...
十一 《鸿雁传书》的艺术创造 《鸿雁传书》是扬剧首创,但却不是扬剧传统,而是京剧《征东全传》中《赶三关》一折里的一个情节,即在薛平贵口中提起过鸿雁捎书的事。二、三十年代,扬剧刚从农村走向城市,变业余为专业,为了适应城市,特别象上海那样的大城市观众的需要,就从那个时代起,扬剧大量移植改编京戏。剧目如此,音乐也如此。现在扬剧通用的锣鼓经,基本上全是京剧的。《王宝钏》这个剧目就是那个年代演京剧移植为扬剧的。当时扬剧移植这些剧目,并不是象今天这样,首先把剧本移植过来,然后再根据扬剧的语言和音韵加以改编,而是由说戏...
十 红星照亮高秀英 一九五六年在南京:金运贵、筱玉香、张玉莲、高秀英、林玉英 一九五四年,江苏建省后首次召开人代会。按规定文艺界要产生一些代表,经省里领导研究,确定在扬剧界产生一名代表。 省扬剧团是扬剧界的老大哥,自然这名代表要出在省扬。可当时高秀英的位置已屈居第二,连团里排演的重点戏都轮不到她,省人民代表那么光荣的头衔,更不会落在她的头上,所以,她对这件事想也不想,问也不问。 可是当时主持省委宣传部的部长俞铭璜同志,负责省文化局工作的钱静人同志,都力主人民代表一定要代表人民,要在群众中有深厚的基础,为广...
八 解放前后 自从秀英改姓以后,至一九四九年春江南解放,这三年里,他们的家庭生活设再出现什么波折。年年月月几乎都是一个节奏,在家照看儿女,在外流动演出,而流动的范围还不外是上海、南京、扬州、镇江一带。当时扬剧班社很多,唱扬州戏的剧场也多,仅上海就有十多个:南京路上四大公司楼上的娱乐...
七 风波迭起 一九三三年,高秀英开始离开上海闯荡江湖,首先来到南京,之后又去扬剧的故乡扬州。总之,上海、南京、扬州这个三角区是高秀英在抗战前乃至解放前常来常往的地带。从演出剧目上看,仍旧是以本戏为主。在这个期间,她再没有唱过大开口。而事实上,一九三五年以后大、小开口合并,便再也没有分开过。从生活上讲,她和高玉卿无论是搭别人的班,还是自己组班,他都是挂头牌。包银最多的时候,每天十块钱,一个月三百元,不过这是他们夫妻所得相加;如果分开算,高秀英是七元,高玉卿占三元。从当时的物价看,他们的生活应该说是宽裕的。但...
六 高派初成 在扬剧历史上能称得上流派的演员固然也有不少,但真正在观众中,在整个戏曲界具有较大影响的流派,一个是老金运贵的金派,一个就是高秀英的高派。 解放前,在扬剧界并没有什么流派的说法,而是说老运贵的“梳桩台”如何如何,高秀英的“堆字大陆板”如何如何,因此,在谈高派时,首先要从高秀英的演唱艺术谈起。 我和高秀英相识三十五年,共事三十三年。根据我对高派艺术的认识、理解和研究,我以为高派的含义,主要是指高秀英的唱。 高秀英在年轻时,除了有一副好扮相外,更得天独厚的是她有—副好嗓子。在这点上,金运贵不如她。...
四 改唱大开口 高秀英小夫妻俩在干娘家“孵了三个月的豆芽”,日子实在难熬。“三大头”那边似乎不再追究,总算熬过去了。这时,正赶上唱香火的“十岁红”,有个岳父叫戴荣庆的,想在虹口开爿戏园,取名“庆升”,正在邀角,于是,高玉卿和高秀英和戴荣庆签了半年的合同。高玉卿的包很是每月五十块现大洋,高秀英也一下子从神仙世界的十四块加到每月三十六元。戴荣庆为了开张造点声势,还特地从扬州请来“苏北梅兰芳”张月娥唱主旦,徐道生唱青衣,谭小五子喝彩且、老旦,张小三子唱须生。高玉卿还是当家小生。高秀英虽然加了包银,可是她当时还只...
三 十六岁嫁人 十六岁嫁人在今天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当时却是正常的,特别是北方,十三、四岁嫁人的也有。一个女儿家如果到了二十岁还没嫁人,就象现在三十多没结婚的老姑娘一样,可就麻烦了,非但难找人家,还会遭人背后指指戳戳。 虽说高秀英十六岁嫁人在当时算是正常的,可其中也有不正常的一面。 一九二八年的高秀英,在“神仙世界”已能唱二路旦,象《孟丽君》中的苏映雪、《薛平贵征西》中的代战公主、《郑小娇》中夫人身边的贴身丫鬟等等。她的戏份也由每月十二元加到每月十四元。 当时高秀英并不演青衣,而是唱花旦、童子生。除了唱上述...
二 决定命运的一九二四年 从她一生下来直到一九二四年被迫学戏,高秀英从来不曾想过,她的一生将有六十年会在舞台上度过,更不曾想过,她从一个放牛娃、童工会成为扬剧一代名旦、著名表演艺术家。她的一生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变化和发展,主观条件是她具备一副好嗓子、好扮相,具有虚心勤奋好学的品质;客观上是二十年代的旧上海,文艺领域更加资本主义化、商业化。一九二三年冬.上海闸北升平歌舞台首次挂出了《绍兴文戏·文武女班》的牌子,从此女子越剧大兴旺、大发展。扬剧也就是在这种刺激下,于一九二四年办起了女子小科班。这是客观需要。但光...
苦辣酸甜七十年 ——高秀英,(孔凡中 整理) 今年.我已经七十岁了。回忆往昔.真觉得光阴似流水,日子过得太快了。到了这古稀之年,找经常会想起自己在过去几十年漫长的艺术生活道路上曾经经历过的坎坷岁月,我可算尝尽了人间苦辣酸甜的滋味。 苦难的童年 一九一三年十月廿三日我出生在苏北邗江县酒甸镇谈庄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我本姓居.父亲名叫居长根,妈妈罗氏.在我出生以前,父母领养了一个姐姐.起名居盛兰。我家无房无地,穷困异常,自我出世以后.又多了一张嘴吃饭。这四口之家全靠父母出卖劳力,帮人做杂工来维持生活。力求...
点赞旦角 李政成 浅谈李政成老师的旦行表演艺术 上海阿丁 扬剧表演艺术家李政成老师应...
情真意切悲王后,义字当先 张爱华 写在张爱华老师与上海扬剧戏迷联欢之后 上海阿丁 应...
宁可 张卓南:形神兼备的反一号 宁可 张卓南至今都记得,在戏校学戏时,学员们排的《...
2 第三次古琴打谱会,陈重先生介绍埙,左二为戈弘。 2 戈弘在创作中。 舞台上,光线四...
扬州地处中国南北交融之地,其文化兼具南秀北雄的特征,这一点也很鲜明地表现在扬剧上...
83年的合影:左起 张瑞泉、任桂香、高秀英、华素琴、李开敏、汪琴 左起:筱秀珍、华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