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戏校执教十二春 1974 年,江苏省戏剧学校扬剧班的学生缺少教师,领导决定从省扬剧团抽调有经验的演员到戏校任教。同年 10 月,在华素琴 48 周岁之时,到省戏校担任教师,从此脱离了她从事 38 年的扬剧舞台生活。 戏校与剧团不同,对华素琴来说,环境是新的,任务也是新的,一切都要从头来起。虽然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演出过上百出戏,但对怎样教学,她不熟悉。过去在她学戏时,是完全靠老师口授心传,而现在教学的要求不同了,老师要在事先备好课,写出教材,经过讨论通过后才能向学生教授。这些过程,不同于她创造一个角...
九 在“文革”中的八年 1966 年春夏之交,青年演出队排好了《山乡风云》,在苏北扬州、泰州一带巡回演出时,“文化大革命”的风暴袭来了。华素琴弄不清楚这次运动的目的和意义,迅速变化的形势迫使演出队无法继续演下去,她只得将队伍拉回南京。 回团不久,一批“造反派”就造了党支部、剧团领导以及权威、名人、“黑线人物”以及所谓有历史问题的人的反。华素琴作为共产党员、人民代表、主要演员、队长,自然成了被冲击的对象。运动一开始就被打入“牛鬼蛇神”的行列,剥夺了她的一切正当权益。 一个先进人物一下子变成了反革命;一个共产...
八 培养青年演出队 进入六十年代,华素琴在政治上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还在 1959 年晋京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回宁以后,她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1961 年被吸收为中共党员; 1962 年,获得省先进工作者和全国文教系统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并出席了全省和全国的群英会; 1964 年,被选为江苏省人大代表。此时,她作为扬剧事业的成员,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想到她们这一代人都已是四十上下的人了,如果不赶快培养扬剧事业的接班人,扬剧怎能代代相传,不断发展?而培养下一代的责任,义不容辞...
七 为现代人物塑像 在传统戏、现代戏、新编历史剧三并举方针指引下,创作、演出现代戏,塑造好当代人的艺术形象,是演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发展戏曲事业,发展戏曲表演艺术的重要方面。华亲琴意识到历史赋予自己的责任,积极投入现代戏的排练、演出。多年来,塑造了《丹心曲》中的薛金梅、 《 209 号》中的华云等新人形象,为扬剧现代戏的搬演,作出了成绩,并获观众和文艺界的好评。 《丹心曲》是革命历史题材的戏,由作家顾尔谭编剧,写的是大革命时期上海工人起义的故事。当时起义失败,起义领导人之一的大刚暂时隐蔽起来,其妻薛金梅...
六 传统形象再创造 华素琴在江苏省扬剧团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艺术实践,认识上有了很大提高,丰富了理性认识, 1957 年至 1962 年间,继续在艺术创造上作了探索,连续重新塑造了《恩仇记》中的菊香,《百岁挂帅》中的穆桂英,《边关审子》中的二夫人等成功的艺术形象,不论是表演还是唱腔的演唱,使她的艺术风格更富特色。 《恩仇记》中的菊香 《恩仇记》是根据扬剧著名演员林玉兰提供的扬刚传统剧目《爱与仇》由剧作家石来鸿与林玉兰合作改编的。他们剔除了原传统剧目中的糟粕,赋予新的主题,塑造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达到了推...
五 艺术实践中提高 江苏省扬剧团与苏北实验扬剧团是不同性质的剧团,由江苏省文化局直接领导,又有大批文工团员、新文艺工作者参加。观众对剧团的要求更高了,内部的各种制度十分严格,领导对剧团的管理,继承了革命文艺团体的办法,强调服从党的领导,强调集体利益。业务安排、作息制度、政治思想工作等等都按照革命团体的要求办事。一些过去长期生活在民间职业剧团、自由散漫惯了的演职员,特别对一些名演员,对此感到很不习惯,甚至为此苦恼。而华素琴却不然,她感到这种新生活有朝气、有奔头,对艺术的发展也有好处,她觉得生活更加充实了。 ...
说时间匆匆过去,一瞬间,秀兰大姐离开我们已经26个年头了!想当年,我和秀兰大姐一起走东漂西,往南闯北,辗转演出于上海、南京、镇江、扬州和泰州一带,尝尽人间苦水。而秀兰大姐更是倍受辛苦。历历往事,如在眼前。台上台下,秀兰大姐多次遭受汪伪特务、伪军头目和国民党军队的鞭打。这些屈辱、仇恨,她是寒天吃凉水,点点记心头。对在解放区演出受到的热情接待和真诚关怀,她铭于肺腑,终生未忘。她热爱共产党,是打心底里热爱;她赞美社会主义,是用心声来赞美。她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伟大的共产党,献给了人民的扬剧事业。她为扬剧事业执着追...
所谓“通天教主”,系指各有天本事之人。伶界爱称戏源渊博之人为“通天教主”,如京剧界王瑶卿老先生(梅兰芳先生之师)和肖长华老先生,博学多才,对京剧剧目甚为精通;门下人才济济,可谓桃李满天下,故被尊为京剧界的“通天教主”。扬剧界的周荣根老先生,对扬剧传统戏无一不通,且能相互渗透,调整情节,丰富内容,进而自编自演出一台台新戏。他演戏,导戏四十年经验丰富,堪称戏囊,且门下传人众多,主要有:拾麟童、陈玉昆、 唐麟童、褚梅芳、胡梅芳、唐桂英、唐桂琴、小沙僧等。“五楼二怪”中即有五人为其艺徒。周荣根老先生有个形象化绰号...
四 离开上海到江苏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的枪声打响的时候,华素琴他们的勇敢剧团正在上海闸北大戏院演出。因战事日紧,炮火声近,已无人看戏,只得停演,转移到虹口长春楼。虽然当时虹口还没有战斗,但人心已全部被战事所吸引,不可能像往常那样,天天有观众。因此只得演演停停,有观众来即开锣,没观众买票就停下来。 剧团的同仁们,也和上海所有的百姓一样,十分关心战局。不知谁找了一张上海市区图,挂在后台,又不知谁做了不少小红旗,凡听到解放军打到了什么区、什么街时,便在那一区、那一街插上小红旗,以此了解解放上海的过程。直到上...
三 苦练文武基本功 回到上海后,华素琴在明华楼、长春楼等剧场轮番演出。经常上演的剧目,仍是《北汉王》、《崔金花》、《樊梨花》等本戏或连本戏。此时,她虽已是挂头牌的名演员了,但她并不就此满足。她认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演员,不但要不断有新的剧目,而且表演艺术也要不断提高,即使对一些经常上演的传统剧目,对其不合理的部分、不合时代要求的内容,也要做些修改,这样才能有所发展,才能满足观众新的欣赏要求。因此,她除了坚除不懈地苦练基本功外,仍像学艺时一样,对兄弟剧种、著名演员的演出,只要有机会,她总不放过去观摩、学习...
扬州扬剧网 扬剧戏迷网 联合发布 ★ ★ ★ ★ ★ 关于收集抢救扬剧老磁带的通告 一、...
点赞旦角 李政成 浅谈李政成老师的旦行表演艺术 上海阿丁 扬剧表演艺术家李政成老师应...
情真意切悲王后,义字当先 张爱华 写在张爱华老师与上海扬剧戏迷联欢之后 上海阿丁 应...
闲谈:原扬剧镇扬流派.传承.现状 传承 前几天我有一篇文章首发在扬剧网。不是以一个专...
宁可 张卓南:形神兼备的反一号 宁可 张卓南至今都记得,在戏校学戏时,学员们排的《...
2 第三次古琴打谱会,陈重先生介绍埙,左二为戈弘。 2 戈弘在创作中。 舞台上,光线四...